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环球网
文建戴着放大镜,右手拿着一把小镊子,左手指戴着塑胶指套,借着灯光,他低着头慢慢拆开表壳,高速运转的摆轮,比头发丝还细的游丝,以及精密的齿轮传动机构显露出来。接着,他用改锥旋下螺丝,用镊子起下夹板,起针器取下指针字盘,形态各异的齿轮一个个慢慢取出。玻璃圆盅里盛着洗表夜,零件放进去涮洗,再摆放到桌面上逐一检查,然后放入洗表机进行清洗。他的动作利索、神情专注。
文建在工作中
记者在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的钟表店见到文建时,他正在拆卸维修一块金色的欧米茄手表,“钟表师讲究的是细水长流,不会很快干出名堂,也不可能一夜致富。要把修好每一个钟表当成自己一生的责任,与‘时间’打一辈子的交道。”约一小时后,手表里数百个精巧的零件在工作台上一一摊开……
近日,文建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获评成都市锦江区“濯锦工匠”称号。
要热爱,也要坚持
对于获得“濯锦工匠”称号,文建很高兴,他认为这份荣誉代表的是对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10年前,文建无意在网上看见亨得利钟表店在招收学徒,就毅然决定放弃了一份世界500强企业的技师工作,开始了拜师学艺的生涯。亨得利是成都市第一家钟表名店,也是文建从小就好奇的地方,修表师傅精细的手艺深深吸引着他。
文建在工作中
回顾学徒生涯,文建坦言,学习修表费时费力,也非常枯燥。工作起来不能说话、不能聊天、不能听音乐,有时候在维修状态高度紧张时都不敢呼吸,吹出一口气都会担心损坏零件。
十余年来,文建每天置身于成百上千的钟表零件之中,不停重复同样的动作。文建告诉记者:“虽然压力很大,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中途离开的人并不是被公司淘汰,而是自我放弃。”
修表,更修“情”
对文建来讲,修表师的技艺在于“修”,不仅仅是修补成百上千个精密的零件,更是修补顾客的记忆和情感。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块机芯出产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米茄,那块手表是文建一位熟客的家传信物。
顾客第一次带着手表找到店里时,即便已有10年从业经验的文建也“犯了难”。手表年久失修,零件已全部停产,氧化的地方需要人工除锈,齿轮磨损的地方需要补损。
文建的工作台
顾客告诉文建,他想看见这只表走起来,因为只要走起来心里面就会觉得有点安慰。
“这只手表走起来就是他的一种感情,也是一种念想。”文建硬着头皮接下了这单。这只被文建戏称为“差点想要放弃工作”手表,前后修复了整整半年时间。最终,文建将一只完好的手表交给顾客时,对方愣住了,然后接过手表连连表示感谢,再仔细的将它放进包里。那一刻,文建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忘初心,与时代同行
现在,手表已经从一个计时的工具,转变为人们搭配服饰的装饰品。许多奢侈品表、世界名表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收藏品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春熙路商圈的各类名表店日新月异,钟表维修也逐渐从过去的街头摊位、小店向更为专业、科学的维修服务中心转变。但无论大环境如何改变,文建始终记得当初师父告诫他的一句话:“我们的维修技师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唯一不变的便是传承近百年的‘工匠精神’,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修补时间缝隙。”
文建生活照(图片由本人提供)
今天,年仅32岁的文建继承了师父的工匠精神,成了店里的“老师父”。每日例会,文建都会和几个徒弟对日常遇到的各类钟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给他们分配当日的工作内容。记者惊讶他如此年轻就成为“老师父”时,文建笑着说:“大家印象中的修表师好像都还是戴着眼镜,头发花白,其实我们现在修表师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
“周围店铺越来越多,意味着未来竞争也越来越大了”,文建告诉记者,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优先选择一些“网红”修表店,无形中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加上如今的手表名目繁多,内部零件更复杂、精细,对修表技术要求也高了许多,文建平常会通过购买各种关于手表的杂志和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力争解决更多的“疑难杂症”。
一天有24个小时,一个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滴答滴答的响声,腕表永不停息的转动,对文建来讲便是最大的满足。(羊佳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文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