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公安局“三以三服务”敲开“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开门砖”
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深入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在地区公安局的指导下托里县公安局坚持以“党建引领,构建红色警务阵地”为主题,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堡垒建设工作;以“深化服务,打造‘边缘散’一体化服务”为抓手,不断深化警企联动服务体系建设;以“团结稳乡,‘红石榴’文化传播”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工作。
一、党建引领,构建红色警务服务阵地,确保矛盾不上交
一是强化学习教育,抓好理论武装。 托里县公安局依托“专题党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及“学习强国”平台,加强线下线上学习,分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做到跟进学、反复学、深入学。 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增强党性修养。 强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狠抓“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切实增强民警党性修养,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工作,全体民(辅)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打造过硬队伍。 城镇派出所常态化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队伍警示教育、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全警实战大练兵”要求,对民(辅)警从着装、精神面貌、队伍管理、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练兵,要求精神抖擞,纪律过硬,能力突出,争做表率。同时,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社区,我局7名社区民警兼任居委会副书记。
二、深化服务,打造‘边缘散’一体化服务体系,营造警企和谐大环境
一是做实做细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和谐警企关系建设。 随着“一号工程”的实施,托里县公安局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开门评警。以“百万警进千万家”为契机,通过“把温暖送到企业的手中,将爱心送到企业的心坎上”的方式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入户民警与辖区企业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从企业需要的地方做起,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跑腿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空间,把服务不断引向深入,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实质内容。 二是建立警企联动机制,加强有效管控,形成对民爆企业的全方位闭合式安全监管。 民爆物品是治安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监管的一个重点行业领域,辖区4家民爆企业,塔城鑫兴民爆公司是一家存储、销售、运输的地区级重点单位,派出所对涉爆企业常态化加大专项督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的频次和力度,依托所内综合指挥室加强涉爆单位出入库、重点区域周界、井下爆破作业流程的巡视全方位闭合式安全监管,定期每月开展一次民爆企业承运单位道路运输动态监控落实情况的检查。建立警企联动机制,安排民警入驻,加强与民爆企业联动应急演练、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有效提升民爆企业的安全监管能力。 三是严管重点人,严格辖区“边缘散”服务体系建设,做到无缝隙。 为严格落实“ 369 ”限时工作法,托里县公安局严格辖区“边缘散”服务体系建设,针对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民警深入辖区工地、出租房屋,全面做好流动人口信息摸排工作,在工作中转变思路,创新方法,采取主动上门、错时上门、反复上门的服务方式,切实做到对外来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掌握实,有针对性对外来流动人口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团结稳乡,‘红石榴’文化传播,和谐“少数民族”大家庭
一是内外同抓,咬住民族团结不放松。 托里县公安局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80%以上。陈全国书记提出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根本,维护民族团结就是维护新疆稳定。托里县公安局立足“民族团结”本质,通过民汉干警搭配协同开展工作,民汉干警搭配住宿,在派出所内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汉族同志学习哈语,哈萨克族学习国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扶持,从内部开始促进民族团结工作。 二是终端延伸,打造民族团结前沿阵地。 托里县公安局派出所根据辖区群众多为牧业人员的特点,设立“流动的调解室”,由一名汉族民警和两名哈萨克族辅警组成,是托里县公安局派出所在矛盾纠纷调处与民族团结的前沿阵地,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矛盾,在小事中体现民族团结。“流动的调解室”成立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67起,充分发挥前沿阵地作用,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队,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三是服务为先,确保民族团结落细落实。 托里县公安局传播警民和谐、民族团结“红石榴”文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警民和谐、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警民和谐、民族团结。通过上门走访、电话交流、送慰问物资等多种形式,进社区、入农户、走范围、访企业,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声民愿,全面细致了解各类摸排人员在工作、生活上的需求,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对部分困难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和答疑解惑,切切实实将走访活动落到实处,所队领导身先士卒、树立标杆,组建走访小分队,与辖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把“团结”二字刻进生命里,融入血液里,用心浇灌警民和谐、团结之花,把“温暖、服务、帮扶”送到百姓家。(温涛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