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田迎人喜欢丹纳》
作者 彭 俐
一个“为思想而活”的法国哲学家,启发了一个“为色彩而生”的中国油画家。
——田迎人喜欢丹纳,她张口闭口都是他的《艺术哲学》观点,例如“艺术成因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伟大作品产生的两个条件”——发自内心的强烈情感能够大胆的表达;来自外界的同情、接纳、欣赏和助力;“艺术的一个目的(一位艺术要做到的事情)”——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比别人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更惯于辨别事物的本质,世间一切事物自有其本质,即有其“特征”,艺术的目的便是把这个特征表现得显著。
画家田迎人的作品,尤其是她的“老北京黑白油画系列”,譬如《儿时的鼓楼》、《半空中的雍和宫》、《胡同白塔》、《银锭桥》、《胡同口》、《院儿》、《在家吗》、《墙角》、《断“臂”之痛》、《亲切的小夹道》、《怀抱鲜花》、《最后的记忆》……正是突显古老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记忆的符号,带有特定的城市民居建筑环境元素,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感人的形象印记。她用自己那颗火热的心灵——“好比一个干草扎成的火把”,点燃了多少人的心灵火种,真是这样的:“它本身先燃烧,而周围还得有别的火种也在燃烧,两者接触之下,火势才会更旺”。没有什么比胡同、四合院更能体现老北京的传统文化特色,她用简单、朴素的黑白两色将其定格,让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达到极致。在诉诸绘画语言的——艳丽与素雅、富贵与质朴、繁复与简约之间的选择中,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坚定地认为“黑白影像”的描摹才是最为亲切、温暖的记忆,也最符合古都历史文化的本质特征。
丹纳,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理论家、史学家,他是文化历史学派的奠基人、开拓者,被誉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田迎人,是一位现象级的油画家、雕塑家、设计家,她是黑白油画画法的发明者、首创人,被万千粉丝们追捧并赞为“画布上的探险家哥伦布”。田画家说:“我把丹纳的《艺术哲学》一书,放在枕边,当作“艺术圣经”,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认知和收获”。书中,对建筑、绘画、雕塑、诗歌、音乐的美学价值和原则做了分析和梳理,而在田画家的眼里,她也始终把这五种艺术融会贯通于笔下。值得细细品味的是,丹纳的治学目的和美学追求是开放式、包容式的,他说“我们的美学是现代的,和旧美学不同的地方是从历史出发而不是从主义出发,不提出一套法则叫人接受,只是证明一些规律……我没有什么可指导你们,要我指导可就为难了……我唯一的责任是罗列事实,说明这些事实如何产生。”——这与田画家的作画理念和方法如出一辙,与其说这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宗旨和圭臬,倒不如说是生活态度和原则更准确。艺术作品不去指教任何人,却诚恳地与每个人交心。我们欣赏着“色彩迎人”的一幅幅美图,就像在和一位艺术沙龙的女主人攀谈,桌子上有两杯咖啡还有一本丹纳的书。
油画家田迎人,愿意用她的一生,通过“色彩”来诠释丹纳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