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小宁说事书画 • 正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书法家唐云来专访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编辑

作者:蔡建花

癸卯新春,正月二十一书法报天津工作站、站长蔡建花专程来到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刚刚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书法家唐云来先生家中拜访。主客寒暄落座后,就读者关心的几个问题对唐云来先生进行了专访。

蔡建花:唐老师,几天前我看到您在师生群中发表一篇关于您不搞寿庆的申明,您说人到耄耋之年,一切淡然了,您愿意过一个平和、恬淡、不争、不抢、不攀、不比,也不打拼的平静的晚年,生日宴不办,那您要不要搞一次“从艺”60或70年的活动,向社会展示您大半生的从艺成果呢?

唐云来:不搞这种活动,因为我“从艺”起于何年何月,无法确定。另外,我的所谓成果大部分是半生不熟的,所以谈不上什么“成果。”

蔡建花:有很多七、八十岁左右的老艺术家,都搞过从艺60、70周年的活动,您应当有资格搞这种活动了。

唐云来:我现在80岁,如果谈从艺多少年了,上小学就开始算从艺了,现在也有70多年了,哪里的话?那时就连什么是“艺”都不懂,怎么算“从事”呢?就书法论,那时我刚练“大仿”,就是买来文具店印好的字样,那时叫“仿影”,蒙上纸在上面描字,那也是从事书法艺术了?当然,从艺的“从”,也可以解释成“随”。“随”从人家学艺,这样可能讲得通。但我看人家搞“从艺”活动的,不是这样理解,而是在比艺龄,似乎“从艺”时间越长、越有资历。

蔡建花:那您从什么年龄开始从艺的呢?

唐云来: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从来也没有“从艺”,而是在“学艺”。我们从事书法的人,讲究“临帖”。有句话叫“活到老,临到老”。临帖就是学帖。这也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我现在是“边学边为”,“也学也为”,无法划定“从艺”多少周年,所以不搞这类活动。人家表演艺术家自幼练功学艺,有的很小就跟着大人“跑龙套”,也说、也唱、也演。这些可以算“从艺”。我没有这些经历。

蔡建花:那您步入八十岁想干点什么呢?

唐云来:我已经说了,人生进入八十,一切淡然。不争先后,不攀比他人,不炫耀,也不打拼了,唯追求安静平和的晚年生活。名誉、地位都是给后人留的。八十多岁的老人争它有什么用呢?但是,我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干了。作为一位老人,我还要做三件事:一是“学”,二是“补”,三是“传”;还要继续“学艺”,还要对我所从事过的,还没有真正闹明白的课题,进行“补课”;闹明白的,希望传给后人,传给弟子们。闹不明白的,也可以传给他们方法,教学相长,共同闹明白,或者,慢慢地探索明白。这一两年来,我已从旧报刊、文件堆、旧笔记中,搜集到我的诗词800余首,文章260余篇,计文字四、五十万字,对这些我正在进行校、定、补、改。视机结集付梓。这个过程,也是我晚年的“学、补、传”的具体工作。对这些事,我也是从容为之,不做打“拼”。

这就是我进入耄耋之年的状态。

蔡建花:今年是兔年大家都在“兔”(突)飞猛进,您今年刚好八十岁了,作为老书法家,您给我们的年轻读者说几点希望吧?

唐云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希望大家兔年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

蔡建花:卓尔不凡,越而胜己,通过交流我感受到唐老师的大视野、大格局、大境界、大智慧。也让我想起“人间清醒”一词。面对人生的千姿百态我们就要像唐老师一样清醒、释然。

谢谢您接受我的专访,新的一年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艺术之路长青。

唐云来简介:

唐云来,字浚泉。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人。1944年3月生。曾任中国书协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协行业建设委员会老书法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楹联学会野草诗社副社长,中国书协展览评审委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在书法、诗联界大力提倡“联墨双修、艺文兼备”,参与组织了多次大型书法、诗词、楹联及传统文化活动,参加了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有关评审工作,参加了全国国际书法刻字展览数百次,参与了《中国书法鋻赏大词典》的撰写,出版《柳体学习指南》、《唐云来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和《唐云来捐赠书画作品集》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20-2026 小宁说事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2021006830号-1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