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小宁说事发现 • 正文

杭州五常街道:优化营商环境 党建引领激发商圈经济活力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编辑

商圈是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作为线下消费的主要场所,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杭州五常街道辖区内拥有西溪印象城、亲橙里、西嘉广场、乐天城等大型商圈,近年来,五常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商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商圈功能型党委”商圈党建共同体建设,带动传统商圈和商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协同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舒适、多元融合、精准高效、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商圈治理和发展路径。

党建引领组织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消费活力

商圈消费力的提升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五常街道以党建为抓手,商圈党委书记由社区副书记担任,牵头负责商圈党委管理事宜,从组织上确保党建与商圈发展两手都要“硬”。一是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红色代办员”等服务机制,帮助商户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构建智慧消费生态。依托余杭区数字经济优势,整合消费数据、人流热力和商户信息,实现精准营销。三是通过技术赋能和场景创新,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精准服务,以数字化和场景创新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用服务力赋能竞争力,促进消费力提升。同时,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针对周边居民需求,统筹规划业态布局,引入社区食堂、托育中心、24小时便利店等便民服务,并联合商户推出“老年专享折扣”“亲子消费套餐”。

党建引领服务创新:凝聚多元主体,破解治理难题

商圈发展的核心在于多方利益主体的协同,五常街道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解决了传统商圈中商户分散、管理低效的痛点,为消费环境优化奠定基础,用组织力赋能协调力,破解治理碎片化问题。一是成立“商圈红商自治联盟”。打造协同自治“商治会”,制定《商圈商家自治公约》,规范商铺生产和经营行为;建立“商治会”议事协商平台,协调处理商圈内矛盾纠纷;汇聚运营方、商户、常驻客群等各方主体代表供共同参与商圈治理,构建“问题收集-议事协商-落地解决”的商圈内治理闭环,实现矛盾化解“不出圈”。二是开展商圈“伙伴计划”。通过连心走访、参与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在商圈商户、新就业群体、常驻客群等商圈主体中挖掘吸纳商圈能人、达人和热心人,梳理出“伙伴清单”,在协商议事、基层自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赢。三是推行“用户推荐、商家互评、商圈打分”评价体系。积分情况作为商圈年度评选“最美商家”量化指标,获评后可享受优先引流、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用户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组建社团等方式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商圈商家个性化增值服务,推动服务两端良性循环,实现“双向激励”。

党建引领文化赋能:融合在地特色,塑造消费品牌

五常街道深挖本地文化资源,通过党建活动链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形成“文旅商”融合的竞争优势,即文化赋能品牌提升,旅游促进消费升级,商圈烘托整体实力。一是“红色文旅”激活在地文化IP。推出“红色研学路线”,举办“党建+龙舟文化节”,串联五常龙舟文化馆、非遗手作体验店,2024年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消费明显增长。二是培育消费新群体。针对南滕社区和藤集街区青年群体众多、服务需求多样的情况,推出青年夜校“天空学堂”试点,为社区和商圈内青年提供职业素养与生活技能培训,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三是推动商圈文化融合。“商圈公益行”“红色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商户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增强商圈凝聚力和归属感。通过增强凝聚力。通过文化融合,商圈不仅成为购物的场所,还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

五常街道将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做强党建、做实治理、做优服务三方面举措,降低四源治理发案率,切实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更好赋能商圈全方位发展。通过进一步建设智慧商圈,实现商圈治理的精细化、服务化和现代化,进一步扩大内需,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着力打造杭州市商圈党建标志性成果。(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 王嘉珏,吴依仰,郭明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20-2026 小宁说事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2021006830号-1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