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开
朱洪志的诗(二)
目录
一、作者简介
二、《马兰花开》序(石贵)
三、诗歌正文
四、《马兰花开》跋(朱洪志)
一、作者简介
朱洪志,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人,诗人,《黑龙江农村报》理事,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在文学网、报纸、期刊、书籍上发表过诸多作品。在参与编辑《全民阅读全国朗诵大会之青少年朗读课文大会》过程中,被评为“优秀编委”,参与过《中华诗词集萃》一书的编辑。朱洪志热衷于文学创作,一贯提倡“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文字要走心,和灵魂对话”的创作理念。黑土地里有他的根基,大自然里有他的诗语。使命和信念源于生命的本体,他的诗歌源于黑土地。朱洪志是用黑土地迸发出来的诗,讴歌时代,讴歌家乡,讴歌家乡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传播黑土地上人文精神,道德思想,乡土风情。他已经创作了3000多首现代诗歌(其中也有少量的格律诗和宋词),共分为“上中下”三集,上集“田园类”、中集“感悟类”和下集“情感类”,三集共1100多页。有多家出版社或出版机构看上了他的诗。为让诗歌更精炼,目前,他正在打磨他的诗集,准备付梓出版。
二、《马兰花开》序
《马兰花开》序
——石 贵
诗歌发展到现在,是个新高度期,是大飞跃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思想的独特表达方式,形成了更方便的艺术实用、艺术可赏、艺术跨越和艺术传播的形势,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道路。大文化,大梦想,大文明带动诗歌走进人心,再从人心迸发出无数灿烂的火花,点燃沉潜在心灵深处的爱,让心底的爱发光,照耀滋养灵魂的绿色草坪。此时,诗歌不但要讲凝练和深度,更要讲真实的社会意义,写诗歌的人群庞大,喜爱诗歌的人群更庞大,庞大的人群在看诗歌和写诗歌中释放情怀,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心灵的沟通和慰藉。这不是一个人的快乐,是庞大的群体快乐,于是,特定历史时期,诗歌效应即社会效应,社会效应包含快乐效应。那么,还固执地捧着所谓的精深不放,走进艺术死穴,僵死的诗歌或艺术还谈什么社会意义和作用?寻求诗歌的本真并不难,人情化,社会化,生活化,实用化,文明化,这看起来很平淡,可其中蕴含着无限的艺术生命。所以说,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色我们固然要重视,而我们更应该重视诗歌以外的社会效应。 随着高速度文化传播的时代到来,诗歌的广普化、大众化、实用化是顺应人们奔涌的文化思潮,是大势之所趋,人们寓乐于此,借助诗歌以释怀,缓解精神压力,寄托美好心灵,得到排忧和快乐,因此,我更加尊重现实诗歌所形成的文化现象。诗歌的现实是,诗歌成了灵魂的舞台,发泄室,娱乐场,成了生活品味的添加剂。脱离了低级趣味,脱离了空洞玄虚和所谓的深奥,脱离了远离现实的迷宫。用真情实意来说话,用质朴的语言交流,充实了精神生活,不但悦己,而且悦人,实现精神生活的广泛分享与共赏。心中有梦想,笔下有诗歌。诗歌不是在条条框框中沉睡,而是觉醒在精神活跃的大文化新复兴的历史阶段。我们是当代人,一定要用当代人的眼光看诗歌。诗歌,无论任何时代,无论任何人,给予任何解释,都离不开体现人性的美和反映人类的精神意志,都会以其独特的风姿,绽放在文坛。好的诗歌,有渗透骨髓的馨香,有陶醉心灵的神韵。
我读了朱洪志的诗歌深受感动,使我想到一句话,上善若水。水,似有形,似无形。有形也好,无形也罢,都影响不到水的本质。朱洪志的诗歌系本真流露,直抒胸臆,绝非言之无物、矫揉造作,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是在平淡中见雄奇的力作。有一首现场诗作如下:
观石贵书法——染
(小序:在石贵家看石贵书法笔走龙蛇,字中有物。当我将目光落在“染”字上,顿时感觉书法字符在跳动。书法和仗联形体优美,内涵凝重,有感而发。)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提出一字仔细看
——染
灌木丛被污水浸泡
看看那生灵
泪滴四溅
染,染,染
雾霾铺天盖地
蛇惊兽害鸟残
染,染,染
有多少人被绝症纠缠
扁鹊束手无策
华佗无力回天
万物生灵同一片天
蛇兽带着遗憾走远
飞鸟泪流满面
回头看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染
生灵在呐喊
在期盼
这是朱洪志在看书法作品时当场写下的诗篇,通过这首触景生情,随遇而发的诗歌,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成熟与冷静,对生活环境的深刻思考和深刻感怀。从洋溢美好向往的词句,联想到现实生活的种种弊端,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一个染字,万种情怀,由物及人,充分体现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心系家国乃至万物生灵,从能容到不容,从不染到狂染,这是人与人,人与动物乃至人与整个自然界的协调关系受到严重破坏的表现。作者在呐喊,在呼吁。呼吁人们良知的回归,期盼生存环境的良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