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的春天刚刚逝去,但我们仍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对春的无限回忆和未来的美好憧憬里。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品读国学经典,5月18日,九江市图书馆寻庐讲坛特邀寻庐讲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龄之老师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古诗词里的“春天”》的公益讲座。
讲座的开场,张龄之老师说道,春天不仅仅是指一种季节,有的时候也指一种状态。青年时期是青春年华;志得意满是春风得意;国家繁荣是春意盎然等。那古诗词中的作者们是否也会迎来人生春天一般的状态呢?
接着,张龄之老师从古诗词里爱情的“春天”、家国的“春天”、事业的“春天”三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讲述、凄婉动人的传说、清新脱俗的语言,向听众展现了古代作者们人生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探究了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深厚的文化脉络。
在爱情的“春天”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便“人面不知何处去”,却依旧能感受“桃花依旧笑春风”;在家国的“春天”中,历经国破家亡的女词人李清照,虽然泛舟双溪,却仍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而面对金人入侵的局面,爱国词人辛弃疾满腔热血,渴望能挥师中原,但却遭遇了重重阻挠和障碍,只能无奈发出“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的感叹;在事业的“春天”中,人各有志,面对污浊的官场,陶渊明选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李白在他事业的“春天”里,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千古名句。
在讲解诗词的同时,张龄之还穿插了相关历史背景、人物生平的介绍,学术性、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让听众听的津津有味,同时对诗词也有了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听众廖先生表示,听了张龄之老师的讲述,恍然大悟,原来“春天”不仅是一种季节,还指爱情、人生、事业、家国的良好状态,真的是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在讲座的尾声,张龄之讲到,希望大家在未来都能迎来爱情的春天、事业的春天、人生的春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祝福祖国繁荣昌盛,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春天!
讲座最后,张龄之用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作为本场讲座的结束语,现场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讯员 宋增忠)